会议专题

滇西北白象厂Pb-Zn-Ag-(Cu-Au)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尽管此前专家、学者和地质人员对白象厂矿区开展了长时间的研究,其中包括矿床控岩控矿研究和岩石学研究,且对斑岩型矿床的研究相对成熟,该矿床也是一个与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成矿系统的产物,与新生代富碱斑岩带中的北衙金多金属矿床、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相毗邻,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矿化类型繁多(斑岩型Cu-Mo-Au 矿化、接触交代型Fe-Cu-Au 矿化、热液脉型Pb-Zn-Ag-Fe 矿化),成矿条件复杂.前人对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时代及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总体来说研究程度偏低,尤其在成矿流体来源、运移和沉淀过程方面,尚未诠释,需要深入研究.进行此项研究对找矿也具有实际意义.研究认为白象厂矿区内斑岩体是壳一慢混溶的产物,且岩石学特征显示矿区内斑岩体为富碱斑岩体。斑岩型矿石总体上继承了富碱斑岩体的REE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Eu具弱的负异常,Ce基本不具异常,体现了岩浆热液REE特征。在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的驱动下成矿流体不断向外带围岩运移,萃取淋滤岩体,导致稀土元素总量发生变化。其中矽卡岩矿石具有Eu的正异常和Ce的负异常指示了其形成环境为还原环境。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斑岩型矿石 成矿流体 稀土元素

罗达 韩润生 王明志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西南地质调查所,昆明650093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648-649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