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云杉中记录的过去60年间大气碘含量变化(127I和129I)
碘是合成甲状腺的必须元素,在哺乳动物的新陈代谢中起关键作用.陆地环境中碘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但是由于大气碘具有多源性特征且不同来源不易区分,目前大气碘的来源和传输问题仍不清楚.人类核活动向环境中释放的人工放射性129I已远超其天然产量,由于其来源固定、强挥发性和亲生物性等特征,保存在时间序列样品(如沉积物、冰芯、珊瑚等)中的129I被广泛用于示踪其来源和相关大气传输过程等.但中纬度陆相环境仍然缺乏有效的环境载体.树轮作为优良环境载体,分析其中元素含量变化不仅可以重建过去的温度和降水,还可以示踪人类活动释放的重金属等元素和放射性核素及其传输.本工作以位于罗布泊下风向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为例,选择当地优势针叶树种青海云逐轮分析其中127I和129I的含量。探讨了青海云杉树种作为记录大气碘含量变化的可行并尝试用其记录重建区域127I和129I的沉降历史,示踪其来源和传输过程。
大气环境 碘含量 植物示踪 年际变化 物质来源 传输过程 青藏高原
赵雪 侯小琳 周卫健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加速器质谱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西安71006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加速器质谱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西安710061;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西安71006;青岛海洋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858-859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