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石质牡蛎壳的元素组成原位微区分析及环境指示
碳酸盐生物壳体的周期性生长纹层是记录气候环境变化的天然材料.随着原位微区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取其高分辨率的同位素和化学元素信息已成为气候环境变化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十分关注的问题.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生长于水深5~40m的浅水区,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其壳体几乎全由低镁方解石组成(Wang,1997;Kirby,2000),在左右壳绞合的韧带部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生长层,牡蛎壳的年增长层通常由夏季形成的白垩质方解石(Ch,chalky calcite)较厚亮层和冬季形成的叶片状方解石(Fo,foliated calcite)较薄暗层构成(Kent,1992),发育主要受控于环境温度、水深、食物来源等外部条件,是研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河口浅海环境特征和海陆相互作用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应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南黄海现代牡蛎壳体韧带部的元素组成进行原位微区测试,利用内标元素43Ca进行了元素比值的校正,探讨牡蛎壳中的化学元素特征和其环境意义。
方解石质牡蛎壳 化学元素 原位微区分析 环境指示
宋佳泽 黄湘通 杨守业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865-865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