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洱海近180年的重金属污染历史记录及其和湖泊富营养化的联系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工农业活动加剧,湖泊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表现为水域面积不断缩小,富营养化严重,以及强烈的重金属污染.云南洱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研究通过对洱海北部180年沉积柱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重建了云南洱海工业革命以来的重金属污染历史,探讨了其和人类活动以及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洱海重金属的沉积历史可以分为3个阶段:1820~1930年,重金属来自岩石侵蚀风化,湖泊未出现重金属污染,属于自然沉积富集阶段;1930~1970年,森林砍伐导致大量的陆相贫重金属碎屑输入,稀释了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浓度;1970~2010年,重金属的富集程度显著增加,可能是陆相碎屑稀释效应的消退和人类活动导致的重金属输入增加的双重作用所致。
湖泊污染 重金属 人类活动 富营养化
许燕红 何毓新 孙永革 吴敬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生物与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杭州31002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896-896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