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碳同位素是否反映海水的特征--以华北新元古代景儿峪组灰岩为例
自太古代至现代,全球碳循环都对地球系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碳循环的源或汇的改变都会引起整体全球碳体系的波动,并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变化,从而影响生物的生存及演化.因此,碳同位素通常被用来恢复地质历史时期中全球碳循环的状态.通常认为,碳酸盐岩的无机碳同位素(δ13Ccarb)可以记录海洋中溶解无机碳(DIC)的同位素组成.本研究选取华北地区新元古代景儿峪组灰岩作为研究对象,景儿峪组灰岩以生物诱导成因的泥晶方解石为主,沉积于水岩界面附近。而形成于水岩界面附近的碳酸盐岩会受到双端元组分的影响,一方面是来自于上方的海水,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下部沉积物中向上扩散的孔隙水。
海水特征 溶解无机碳 碳酸盐岩 无机碳同位素
丁伟铭 董琳 沈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103-1103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