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部山区基岩铀系不平衡程度及其对“粉碎时间”计算的影响
近年来,利用铀系不平衡原理计算陆源碎屑颗粒的”粉碎年龄”(又译作”破碎年龄”),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第四纪以来各种地表过程的时间和速率问题.该方法自提出以来经众多学者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得到广泛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该理论的几个假设还未得到很好的验证.例如,该方法假设各种碎屑物质在未发生风化破碎前,即在其母岩状态时,应该处于久期平衡状态(234U/238U=1).本文调查了台湾中部浊水溪流域上游基岩的234U/238U值,结果显示基岩处于铀系不平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此,在早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流域实际基岩234U/238U值,重新计算了浊水溪流域沉积物的粉碎年龄。在引入新的初始234U/238U值(A0≠1)情况下,浊水溪流域沉积物的粉碎年龄由之前的10万年左右降低至5万年左右。此外,还收集了全球基岩234U/238U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地表基岩都处于铀系不平衡的状态。该结果引发了对粉碎年龄方法准确性的重新思考,同时以上发现对于解释全球大洋海水中平均234U/238U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陆源碎屑颗粒 粉碎年龄 铀-234 铀-238
李超 王晨羽 郭玉龙 邓凯 苏妮 杨守业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262-1262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