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空间规划公众参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南口路片区城市更新为例
中国空间规划的立法要求和实施之间巨大的差距,往往是囿于空间决策过程中影响力的缺乏,而当下大数据的兴起,定量性的分析成果成为主流的规划决策依据,从一定程度上补足了规划成果在说服力方面的一些缺陷.但规划对相关群体者的利益诉求,情感需求的关照不足也往往成为其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首先立足于天津市南口路片区空间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设计基于扎根理论(GT),这个理论下数据收集和分析同时进行,直到产生理论饱和.数据来源包括21个访谈、政府留言板、两场评审会历史记录,项目文档等.研究中定义的假设与参与者的社会经济地位联系起来,空间规划的策略和参与者的看法均通过提出的15个需求分类假设和42个空间诉求假设相对应.结果表明,社会政治因素和文化情感诉求同样构成空间规划中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而分类分层的空间诉求又为空间规划提供了全方位的要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空间规划的公众参与主要是规划前的粗略采访以及在规划完成后短时间的结果公示,对实际规划的影响非常有限,而本次基于扎根理论的公众需求体系构建对此片区城市化进程将会有重要意义.
城市更新 空间规划 公众参与 扎根理论
赵益麟
重庆大学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9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