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老旧社区非正规性公共空间研究--以武汉市老旧社区为例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重视存量开发,各地老旧社区的更新已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中国传统的老旧社区更新一般都是在正规性的规划方案引导下进行,即以政府、专家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统的规划理论方法来看待老旧社区更新问题.而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中大量存在着自发“建设”的区域——非正规性公共空间,常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不仅忽视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主动权,也破坏了社区公共空间的多样性.笔者在对武汉市8个老旧社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日常生活的微观视角,透视居民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不同的话语塑造社区公共空间.笔者通过对非正规性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功能类型以及空间特征三方面的研究,积极思考“非设计”因素对于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意义,旨在为老旧社区的更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老旧社区 非正规性公共空间 规划设计 居住环境

宋迎颖

中冶南方

国内会议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杭州

中文

1-15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