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长沙市高铁新城空间发展特征研究
基于多源数据,从区域发展潜力、区域空间活力及吸引力、空间可达性、发展阶段及发展模式等几个方面,对长沙市高铁新城的空间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长沙市高铁新城的存量用地以绿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为主,开发潜力较大.目前的商圈仍处于初级培育阶段,对照长沙市对该区域的功能定位,其未来的商业功能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②该区域的“活力点”场所数量不够、类型趋于单一、未形成相对的规模和体系,“活力线”道路基本形成了“一纵两横”的骨架结构,“活力面”的人口集聚分布呈现出以居住类型用地为主,工业、绿地、市政、公服类型等用地为辅的空间格局;③高铁南站与城市主要交通节点及功能区联系紧密,但除此交通枢纽外,该区域的其它地区与主城区联系较弱,空间吸引力尚显不足;④该区域现状路网的整体可达性不高,路网构建不完善,连通性好的道路较少,集成度需进一步强化.规划的路网体系中,可达性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浏阳河以东,与现实差异较大.⑤长沙市高铁新城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片区规划布局具有明显的圈层式生长模式,但现状的发展呈点轴式散点状分布,现状发展与规划布局在发展模式上具有明显不一致性.本文通过多种类型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对长沙市高铁新城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解读,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其他新城的发展特性研究和建设引导具有借鉴意义.
高铁新城 空间规划 功能定位 多源数据
刘耿 张鸿辉 黄军林
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14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