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两山理论”引导下的浅山区保护思路及规划响应--以北京市浅山区保护规划工作为例杨

浅山区是山前平原与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与山地自然生境的交接缓冲区域.北京市自2004 年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浅山区概念后,以协调发展思路推动地区建设,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也产生了生态环境破坏、违法建设滋生等问题.鉴于此,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严格保护浅山,严格建设管控,将浅山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和首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新要求.本文以北京市浅山区保护规划工作为例,系统分析了浅山区在生态质量、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要求,从非建设空间主动规划、建设空间自我约束和引导浅山区绿色发展三个方面提出浅山区保护规划的思路和具体要求,以期对浅山区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城市浅山区 空间规划 生态保护 人居环境 两山理论

杨春 何闽 陈骁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杭州

中文

1-11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