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真性再造的乡村中产化机制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为例
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讨基于原真性再造的乡村中产化的特殊机制.以广州市沙湾古镇为例,首先梳理其中产化发展的四个阶段:文化复兴、空间更新、人群替换和产业转型,证明其确实有中产化现象发生;接着分析沙湾古镇内舞台化、符号化和建成空间的三种原真性再造举措及背后缘由;最后构建原真性再造与乡村中产化之间的逻辑关系,阐释沙湾古镇中产化的详细机制.本文结论如下:具有文化资本的乡村可能通过自下而上的乡村文化复兴拉开中产化序幕,多方协调再造文化原真性,将无形的文化经“舞台化”、“符号化”转化为可消费的产品,吸引中产群体迁入和乡村产业升级.此类型的乡村中产化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初始阶段原住民与中产阶层的诉求很好地契合,激发原真性再造;发展阶段双方对乡村再造资源的消费和展示继续促进中产化的深入;实现阶段两者共享乡村建设成果并构筑当代新型乡村原真性.
乡村规划 空间再造 原真性 产化机制
江璇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9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