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多主体视角下历史性工人住区发展困境与策略--以南京市芦席营为例

工业时期以解决工人居住问题为初衷的工人住区具有显著的历史性社会及文化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转型,工人住区走向衰败,保护更新工作陷入困境.本文以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工人住区——芦席营82号为例,基于居民、企业、政府、居委会、开发商五类主体的视角,从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四方面分析住区更新发展困境为“3升1续”之困:环境品质、生活水平、管理水平提升之困;历史价值传续之困.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工人住区更新发展,需强调以人为本、创新发展与历史社会价值传续相结合,从三方面破除困境:(1)传续历史价值,以创新发展之路突破当前机制之困;(2)统筹住房政策,以多维住房保障机制化解居民生活之困;(3)围绕发展愿景,以构建协同多元主体网络,推动长远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 工人住区 历史价值 保护性更新

刘思佳 赵赫男 赵书 王承慧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杭州

中文

1-10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