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体作用构建的低分子量PEI聚集体作为高效基因载体
在过去的几十年,基因治疗被认为是对抗癌症的一种富有前景的手段,而为了实现这一手段则需要兼具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基因载体.不同于病毒载体,非病毒基因载体能避免临床上的毒性和免疫原性.因此研究者们付出了大量努力在设计和合成具有更高转染效率的非病毒载体.为了提高合成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很多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聚合物(例如支化的PEI,树枝状的PAMAM或者聚赖氨酸)被设计出来并获得比线性聚合物很好的基因递送能力.如今,对于合成基因载体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基因递送能力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绝大多数科学家们致力于设计具有复杂结构的聚合物来增加氨基的数目和电荷密度,以此提高基因转染效率,但其合成步骤和结构控制较难掌握,同时高分子量,高电荷密度也会带来高的毒性.为了探索组装结构与递送基因能力之间的关系,将分子量为1800Da的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1.8k)选择性地分别接枝到B—环糊精的2位和6位羟基上得到不同构象的主体分子(PEI-6-CD和PEI-2-CD),并与两端二茂铁封端的PEG(PEG-Fc)按照不同的主客体比例进行组装。所获得的超分子聚集体之后递送MMP-9干扰基因用于肿瘤治疗(如图1)。本研究中采用低分子量的PEI(1.8 kDa)与PEG的组装来避免聚集体的毒性,通过二茂铁与B—环糊精的可逆组装来证实组装前后转染效率的差异。设计这一超分子聚集体的策略不但是利用了小分子聚集体构建的便利性,而且还利用组装结构的优化来提升基因转染率。
基因载体 分子聚集体 制备工艺 主客体作用 抗肿瘤活性
张奕 马栋 薛巍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广州 510632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1-2
2017-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