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汉语“的”字短语认知神经机制的ERP研究

隐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更是我们认知、理解、描述世界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围绕汉语独有的隐喻形式,考察汉语NP+NP形式的“的”字短语隐喻的脑认知加工机制.通过有意义程度(plausibility)、熟悉度(familiarity)和比喻的程度(figurativeness)三个方面来对语料进行筛选和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隐喻组别激发了比本义组别更为明显的N400现象,统计分析结果显著,NP+NP“的”字短语句型中,隐喻和本义的认知有着不同的脑认知机制.本义的认知最容易,隐喻要比本义消耗更多认知资源,而假词消耗的认知资源最多.实验进一步说明,即使源域和靶域不同时出现,依旧可以激发大脑对隐喻的认知机制.

汉语短语 认知神经 隐喻 认知机制

苏裴 江铭虎 白晨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计算语言学实验室、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00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基于自然标注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1-18

2017-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