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乌梅丸在眼科的应用举隅

乌梅丸源自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伤寒论》”厥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的第十九条”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中均可见到.该方由乌梅、黄连、黄柏、桂枝、附子、川椒、干姜、细辛、当归、党参这十味药组成,是治疗寒热错杂蛔虫内扰的主方,后世医家大都有是证,用是方,而非拘泥于主治蛔虫这一方面,将其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诸科.同样,在眼科疾病中,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眼科疾病也收到很好的疗效.在治疗眼科疾病方面,乌梅方的运用,往往综合全身症状考虑,把握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以及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症状中如上易发口腔溃疡、咽痒、嗓疼、口渴,下易小便频数、大便不成形,且手足逆冷等,辨证均可为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即可用乌梅丸清上温下、攻补兼施。

眼科疾病 乌梅丸 临床药理 疗效评价

马琴 杨薇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第三次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265-1269

2017-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