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离子吸附稀土矿研磨过程中稀土变化特征及成因初探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1969年中国江西首先发现的一种新型外生矿床,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浙江等七省(区).目前这类矿床研究较详细的是选矿和提取方面(池如安等,1996,2006),但在找矿过程中以及矿石加工过程,考虑这类矿石样品具有黏土矿的特性方面明显研究薄弱(李学彪,2015).通过在特殊标准物质的研制基础上证实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研磨过程确实存在离子相稀土相其他形态的转换过程,研磨过程中离子相稀土具有随研磨时间的变化而具有不稳定的变化特征,而且这种变化的程度还与样品的类型、比例和性质密切相关。其研磨过程中稀土变化的原因很可能是稀土离子水合羟基发生脱羟基反应,是否与黏土矿物结构的损伤有关,目前这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有限。形态间发生调整指明了减少的稀土 的去向和存在 形态,形态分量揭示这种形态间的调整与稀土元素的活波性有关。

稀土矿物 研磨过程 稀土元素 变化特征

潘翰 李学彪 施意华 陈晓峰 付伟 胡乔方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有色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桂林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育部有色金属隐伏矿研究中心,广西桂林541004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31-32

2017-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