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辽东岫岩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辽东半岛地区是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最为强烈和典型的地区之一,发育了大量的中生代岩浆和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通过对这些伸展构造的研究,基本确定了辽东地区岩石圈减薄的时间、减薄记录与演化过程、减薄机制等问题.认为荒地花岗闪长岩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受古太平洋板块沿消减带俯冲,造成地壳缩短增厚和软流圈物质底侵作用产生的。与此同时,由大陆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与早先慢源岩浆底侵作用形成的镁铁质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中-基性岩浆混合形成了朝阳苏长辉长岩。荒地花岗闪长岩岩性的形成使研究区下地壳转变成密度较大的含石榴子石的残留相,可能导致拆沉作用,从而加速了岩石圈减薄、大陆伸展作用,在之后慢源岩浆上涌过程中,中下地壳受到高温的加热而部分熔融为帽盔山二长花岗岩。因此,在帕岩地区的3个岩体,虽然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但各个岩体都为伸展环境下产物,是辽东帕岩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减薄与大规模伸展活动的最直接证据。也反应了岩石圈减薄和大陆伸展作用从岩石圈深部逐渐向地表发展的过程。

侵入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地质特征 早白垩世 辽东岫岩地区

刘杰勋 郭巍 朱凯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247-247

2017-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