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南缘夹沟镁铁质下地壳包体的变质演化和p-t轨迹
华北陆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克拉通地块之一,保留有大于3.6 Ga的古老地壳物质残留,其变质基底分为东部陆块、西部陆块及分割东部和西部陆块的中央造山带.本文的研究地区位于东部陆块的东南部边缘,区内存在新元古代(震旦纪)和古生代地层且均遭受了褶皱变形,形成了徐州-宿州弧形构造带,涉及的前寒武纪基底主要是以变质地体形式零星分布于霍邱、蚌埠及相邻地区,包括”五河杂岩”和”霍邱杂岩”,以及产出于夹沟等地的中生代闪长斑岩中的深源下地壳包体.华北东南缘夹沟镁铁质下地壳包体经历了峰期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麻粒岩相减压阶段,以及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因此,这些岩石经历了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p-t轨迹,结合已有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反映古元古代俯冲板片或陆一陆碰撞的构造环境,从而为揭示该地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变质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岩石学制约。
地壳包体 变质演化 p-t轨迹 镁铁质 华北东南缘夹沟
聂佳珍 刘贻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空间和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6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305-306
2017-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