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晶质石墨富集成矿机理初探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石墨矿资源丰富的五大主要分布区之一,目前已发现石墨矿(点)主要分布在东经:106°30′~112°40′,北纬:32°50′~34°30′之间.受秦岭东西向区域性构造控制的石墨矿带亦大致呈近东西向展布,造山带内晶质石墨矿主要包括:华北板块南缘新太古界-元古界基底型晶质石墨矿床富集成矿带主要包括新太古代太华群板石山组/水底沟组石墨矿群、古元古代秦岭群雁岭沟组石墨矿群、古元古代陡岭岩群大沟组石墨矿群、新元古代宽坪(岩)群石墨矿群等。在后期中生代秦岭造山带造山期后伸展背景下发育大量酸性花岗岩侵人体和一些中酸性岩浆岩侵人体,在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受到岩体加热作用而广泛发育有接触变质作用,致使石墨进一步富集,同时晶片进一步长大,但是该类矿床经历的区域变质作用相对较弱,形成的石墨主体以细鳞片状为主。
晶质石墨 富集机理 成矿机理 秦岭造山带
冯杨伟 聂浩刚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西安710054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336-337
2017-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