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储集层构型约束的浅水三角洲前缘储集层优势渗流通道分析

文79南区块浅水三角洲储集层油藏整体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并仍处于上升趋势,采出程度低,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剩余油潜力大,难度也大,剩余油有效挖潜的基础是弄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前提是对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及对其进行有效的流体运动控制.因而亟需对文79南沙二下亚段储集层优势渗流通道进行识别.分析了形成优势渗流通道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构型特征(岩性、油层厚度以及构型组合关系以及河道垂向叠置关系)、储集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性)、储集层非均质性(层内、层间以及平面)、含油性以及构造特征(地层倾角)等。根据开发动态资料,将基于储集层构型约束下的渗流通道识别技术应用于全区主力目标层的单砂体,进行储集层的优势渗流通道识别,并与动态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对于该研究区目的层段储集层优势渗流通道的研究是可行的的。

油藏 渗流通道 储集层构型 浅水三角洲

陈乐 尹太举 林志鹏 熊运斌 刘云军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0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367-368

2017-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