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象鼻山栈道洞穴地貌成因分析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产于华南信江盆地,以发育在晚白垩世圭峰群河口组红层中的丹霞地貌为特色.作为中国湿润区水蚀型丹霞地貌的代表,其具有突出的美学普遍价值.圭峰群主要为一套红褐色砾岩,夹少量砂砾岩及砂岩,已经发现恐龙蛋、介形类、轮藻等化石,含有蒸发盐沉积(江西省岩石地层,1997).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象鼻山栈道的河口组红层主要为泥石流形成的冲积扇相砾岩地层,其中发育的洞穴地貌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因素。位于上下砾岩层之间的砂岩层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被侵蚀形成岩槽、额状洞穴、扁平状洞穴等。丹霞地貌自身的特性导致暴雨天气易于形成沿陡崖倾泻而下的垂直水流,会在凹凸不平的崖壁上形成串珠状垂向分布的洞穴地貌。这种垂向分布的洞穴叠加在先存的横向断续分布的洞穴之上,形成惟妙惟肖的棋盘状复杂洞穴地貌景观。
洞穴地貌 地质成因 垂向分布 象鼻山栈道
李馨敏 郭福生 陈留勤 王凤之 李余亮
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昌330013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昌330013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391-391
2017-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