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海底热液区蛇纹石化过程:生物作用vs.非生物作用

海底热液区的发现备受地质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关注.海底热液区主要分布于洋中脊和弧后盆地等构造环境中,可见细菌和古细菌等微生物以及虾、贝、螃蟹等大型生物的特殊生物群体.这些生物嗜热、嗜压、嗜酸或嗜碱.嗜热细菌和古细菌为热液区食物链的源头,以H2和CH4等物质为营养大量繁殖.本研究通过一系列300-500℃、300MPa时橄榄岩的蛇纹石化实验,厘定H2/CH4值能否有效判断蛇纹石化反应过程中CH4的成因。实验采用新鲜的尖晶二辉橄榄岩,矿物组成为65%橄榄石、20%-30%斜方辉石、15%-20%单斜辉石和-2%尖晶石。实验在水热高压釜中进行,反应周期为14-27天。实验结果表明,H2/CH4值主要受温度和初始物粒径大小的影响。300℃时H2/CH4值远大于40,400-500℃时值降低约一个数量级,远小于40。同样的温度下,橄榄岩的初始粒径越大H2/CH4值越高。以上表明,H2/CH:值不是判断蛇纹石化反应过程中CH4成因的有效判据。

海底热液区 橄榄岩 蛇纹石化过程 生物作用 非生物作用

黄瑞芳 孙卫东 丁兴 詹文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522-522

2017-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