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生源性磷的空间分异特征与环境效应研究

磷是淡水湖泊的关键营养限制因子,水体中易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的正磷酸盐仅占总磷的5%~10%,因此其他形态生源性磷的再生转化就成为维持其生长最重要的补偿途径之一.中国浅水湖泊众多,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范成新和王春霞,2007).本研究以中国2个典型浅水型富营养化湖泊—滇池和太湖为例,采集不同湖区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结合原位水质理化特征测定,应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和液体磷核磁共振波谱仪(31P NMR)分析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组成、空间分异及生物有效性,重点揭示生源磷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

浅水湖泊 沉积物 生源性磷 空间分异特征 环境效应

张润宇 陈敬安

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8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576-576

2017-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