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EXAFS光谱和表面络合模型研究Ni(Ⅱ)在伊利石表面的吸附机制

近年来,从分子水平认识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反应机制已成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伊利石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典型层状黏土矿物之一,其与重金属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决定了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微观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行为以及环境毒性等.本文结合静态吸附实验、表面络合模型及EXAFS光谱在分子尺度上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Ni(Ⅱ)在伊利石表面上的微观吸附形态和作用机制。吸附实验及表面络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当pH<7.0时,吸附主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和内层络合进行;在7.O<pH<8.0,主要通过内层络合和表面沉淀进行;当pH>8.0时,沉淀成为其主要吸附机制。

重金属污染 镍离子 伊利石 微观吸附形态 生态治理 EXAFS光谱 表面络合模型

赵晓岚 吴涵玉 杨耘博 李平 梁建军 范桥辉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兰州730000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635-635

2017-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