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药理学的茵陈潜在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探讨茵陈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茵陈中有效成分和相关靶标蛋白;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3.5.1构建茵陈有效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从uniprot数据库中获取靶标蛋白的基因名称后,借助DAVID数据库进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功能富集分析,研究茵陈作用机制. 结果:结果表明茵陈的核心化合物有quercetin、beta-sitosterol、isorhamnetin等,核心靶标有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2、Heatshock protein HSP90、Dipeptidyl peptidaseⅣ等;PPI网络图显示茵陈有效成分中关键蛋白主要有JUN、TP53、FOS等;GO分析结果表明茵陈的作用主要通过胞外空间、酶结合、药物反应等发挥生物学功能;KEGG结果表明茵陈主要作用与Pathways in cancer,Hepatitis B,Pancreatic cancer,Bladder cancer,Prostate cancer,TNF signaling pathway,HIF-1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有关. 结论:由此可见,茵陈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其药效.利用系统药理学通过多种数据库与统计分析软件可以有效预测与分析药物的潜在作用与起效机制.
中药茵陈 信号通路 药效机制 系统药理学
陈国铭 汤顺莉 邝梓君 黄雁 赵金龙 於菁雯 陈子茵 林洪荣 黄楚瑶 钟晓莹 许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1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1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7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交流会
广州
中文
173-188
2017-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