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淹水影响夏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调控
涝害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涝害经常发生于降雨量较大,排水设施较差或水位波动剧烈的地区.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受渍涝灾害影响的面积最大,其大约占全国总受灾面积75%以上(余卫东等,2014).玉米是一种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持水量的80%时,植株的生长发育即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幼苗期,表现更为明显。涝害对玉米影响因品种、生育期、环境条件及水淹持续时间不同而异。土壤渍涝是影响我国夏播玉米区苗期生长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传统的主要防控措施是开沟排水,但渍涝胁迫的特点是时间短,可预测性差,因而在生产中仍将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淹水时期和不同淹水持续时间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的生理机制、细胞学特性和土壤环境变化,以及不同的调控措施对淹水后夏玉米生长发育的调控。
夏玉米 大田淹水 生长发育 作物产量 生理机制
任佰朝 张吉旺 董树亭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国内会议
河北保定
中文
155-158
2017-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