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旱农区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温度的影响

地膜和秸秆覆盖种植目前西北旱作雨养农业区最主要的作物抗旱栽培技术.在甘肃旱地冬小麦上则主要采用秋季覆膜和前茬旧膜覆盖,而夏季覆膜、秸秆还田、秸秆覆盖技术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在生产上还未广泛使用和推广.研究认为,夏季覆膜较秋季覆膜可保蓄更多休闲期降水,秸秆覆盖在有效保贮土壤水分的同时,还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节约成本、避免地膜”白色污染”,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对覆膜和秸秆覆盖的的保墒效应研究较多,直接比较两者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温度效应则鲜见报道.本研究从旱地小麦生产实际出发,系统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的土壤温度效应和籽粒产量特点,为覆盖栽培的土壤温度调控、覆盖技术研发、深化覆盖增产机理认识提供依据.设置了夏季覆膜(S)、秋季覆膜(A)、前茬旧膜覆盖(B)、夏季覆膜+麦秆还田(SR)、碎秆夏覆盖(CS)、整秆夏季覆盖(WS)6个处理,并以露地平作(CK)为对照,对比研究了冬小麦田土壤土壤温度和籽粒产量差异.与CK相比,覆膜和秸秆覆盖均有显著的增温和降温效应(P<0.05).

冬小麦 覆盖方式 作物产量 土壤温度

陈玉章 范颖丹 柴守玺 柴雨葳 李瑞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55170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

国内会议

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河北保定

中文

187-187

2017-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