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红军山危岩崩塌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川西高原受青藏高原新生代持续隆升和河流快速下切作用,形成大量的坡度高陡、坡型复杂,岩体破碎的岸坡和陡崖.红军山危岩崩塌具有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破坏模式多样、力学机制复杂等特点.本文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调查了危岩的分布范围、规模大小、破坏特征,研究了危岩的破坏模式,对不同模式进行了稳定性计算.主要认识有:①岩体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分带性.②危岩产生及破坏模式表现为块体失稳、阶梯状滑动.③根据危岩体发育特征,变形破坏力学机制,考虑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进行稳定性计算.最大的危岩体,隆聋危岩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工况下稳定系数明显降低,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其他危岩体在各种工况下稳定性较差,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④对危岩体进行清除、加固、监测,雨季巡排查等预防措施.
危岩崩塌 岩体结构 破坏模式 稳定性分析
白永健 王东辉 高延超 李明辉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成都 61008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成都 610081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592-598
2016-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