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原因的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众所周知的,但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却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漏诊.本文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与其它疾病有关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个病例进行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由于肢体的肿胀、疼痛往往会掩盖缺血的症状,所以对于此类病人一定不要忽视对动脉血管的检查。因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以侵犯四肢血管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动静脉炎性疾病,不仅仅会侵犯到肢体中、小动脉,也会侵犯到肢体静脉,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浅静脉炎。风湿免疫性疾病本身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白塞氏病性血管炎多因内皮细胞的损害和功能紊乱,介导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如通过释放过多的内皮素使血管收缩;前列环素生成的减少,可促发血栓形成。全身各部大、小动静脉均可发病,但以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最多见,尤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多。当遇到反复发作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时,一定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以便共同治疗。恶性肿瘤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而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也常遇到,所以对不明原因出现的血栓形成,特别是高龄患者,更要多加注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必要的检测手段,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恰当的治疗。由此可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急性期,由于患肢肿胀,容易忽视其它问题,从而漏诊误诊。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不能只盯着病人的腿,要有整体观念,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既往史,认真仔细地进行全身查体,才能全面地做出诊断,更好的进行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病机制 整体观念
孙林林
济南周围血管病医院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16-118
2016-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