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自体大隐静脉内瘘成形术

目的:目前临床肾功能不全患者越来越多,尿毒症期患者增多,血液透析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透析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本文将我科应用自体大隐静脉作为替代血管建立透析通路的资料进行报道.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血管外科技术建立的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前臂远端桡动脉和头静脉直接吻合是透析患者首选的长期血管通路,称其为“标准内瘘”或“第一级血管通路”。有时,两侧前臂都找不到适当的自体血管可做吻合,使用替代血管,建立移植血管内瘘,又称为“第二级血管通路”。移植血管内瘘是在相距较远的动静脉之间利用其他血管“搭桥”建立血管通路,常用于移植的血管主要有自体血管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期限一般在1~10年之间,差异性较大,但术后容易出现内膜增生和血栓形成引起静脉流出道进行性狭窄和血栓形成,最后导致闭塞。其次是感染,特别是人造血管移植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常伴有血栓形成,导致瘘口堵塞而废用。还有就是移植血管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的出现,多是由于反复穿刺造成的。对于应用人造血管建立的血管通路,使用年限一般在1年左右,时间短,但其可以反复应用,血管通路出现闭塞后可以手术取出,再应用人造血管重新建立血管通路。不过人造血管的材料费用相对较高,一根一般在2-3万元左右。而对比通过自体大隐静脉建立的血管通路,使用年限文献报道较少,现有的临床报道来看在1-5年不等,但一个人体只有双下肢两条太隐静脉,可重复性差,不过自体大隐静脉是自身材料,不需要额外的费用。

尿毒症 自体大隐静脉 内瘘成形术 临床疗效

宋奎全

济南市中医医院

国内会议

山东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大会

济南

中文

129-131

2016-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