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肱动脉介入术后上肢制动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目前已经成为血管外科检查、手术的常用技术,常用穿刺部位为股动脉,但由于患者病情复杂,股动脉存在迂曲、狭窄、闭塞等情况,而桡动脉较细,不能满足较大的血管鞘治疗复杂血管病变的治疗情况下,经肱动脉穿刺进行治疗的患者数量增多.肱动脉相对于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患者出现大出血的较少见,但压迫力度过大、过小或压迫移位,导致患者肢体水肿、皮下血肿、淤青、疼痛不适、出现压痕时常发生.为降低肱动脉穿刺后并发症,介入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上肢制动,禁止肘部弯曲及前臂内旋,为达到这一目的,传统方法医生会使用硬质物品放于肘关节处,包扎固定达到肘关节制动目的,但此方法不能防止患者前臂内旋,医生担心加压包扎移位会将伤口包扎力度加大,从而导致患者前臂水肿、压痕及不适.

肱动脉介入术 加压包扎 护理干预 上肢制动支架

王晓杰 陆欣欣 王杜渐 冯爱军 孙淑真 郭明华 石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护理学会2016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115-117

201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