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知识论的德性与理性之辩

西方智者与中国名家偏重于人的认知能力、事物的客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联系,这是两者共有的知识论特征.而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儒家则偏于从”天人合一”的综合思想型态中阐发知识论的伦理意义.名家是以”白马非马”、”坚白石”、”可不可”这样的逻辑概念来展现人的思维辨析能力,儒家则以”知言”、”诐辞”、”淫辞”、”邪辞”、”遁辞”、”怪说琦辞”对知识加以伦理上的价值判断,以伦理上的”德性之知”超越于逻辑和经验上的”见闻之知”.在当代的新理学体系中,儒家伦理取向的”知言”亦以”新”的形式得到创新性阐发,与”空而不灵”的逻辑、”灵而不空”的科学、”不灵不空”的历史相比,儒家的知识论是”一片空灵”的形上学,其投射于形上形下的”道器之辩”中,主旨则在彰显儒家思想中”仁义”、”良知”所传递的抽象价值,其精华亦可以类比于西方基督教文明所表达的”博爱、平等及自由”等基本伦理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遗产.

知识论 儒家思想 价值取向

单纯

中国政法大学

国内会议

2016国际儒学论坛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652-665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