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地下水位变动带隧道涌水问题的思考
通过鸡冠山隧道涌水实例及广泛收集岩溶地区隧道涌水案例,总结出岩溶地区隧道季节变动带涌水具有反应时间快、水量大、泥沙重的特点,并综合分析地下水季节变动带隧道的水文地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一般山岭隧道及向斜构造地下水位变动带两种类型,且对两种类型涌水机理进行了阐述.岩溶地区隧道前期勘察应重点划分隧道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动力分带,查明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施工期和运行期应结合岩溶揭露情况和涌水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补充勘察,做好降雨、涌水过程和涌水压力监测,判断和预测最大外水压力和涌水量.针对涌水问题,提出封堵和排泄两种处理思路:施工开挖揭露的岩溶现象不可盲目封堵,需尽可能维持原通道的通畅,针对可能涌水的隧道衬砌设计不可仅考虑围岩结构,应充分考虑外水压力,做好围岩固结灌浆;常规隧道“环形排水系统+中心沟”排水系统可靠性差,针对大流量涌水,多采用泄水洞排水.
岩溶隧道 季节变动带涌水 施工工艺 可靠性
郑克勋 裴熊伟 朱代强 吴述彧 郭维祥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公司,贵阳550081;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550081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473-479
201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