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地区地震前热红外亮温异常特征研究
2017年以来松原地区先后发生了两次较大地震,分别为2017年7月23日4.9级地震和2018年7月23日5.7级地震.两次地震发生在松辽断陷盆地中央沉降带内,位于北东向松原(扶余)—肇东断裂带和北西向第二松花江断裂带交汇部位.为了分析松原地震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热红外亮温异常,收集了以震中为中心116°-134°E,38°-50°N范围内,2013年1月-2018年7月约5年的静止气象卫星FY-2G观测的地表亮温资料。应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计算了每一个像元的小波相对能谱,得到了分析区域内的相对能谱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2017年7月23日松原M4.9地震发生前,5频段呈现出显著的热红外异常现象。研究认为,含油气盆地地下大量天然气对震前应力的变化较为敏感,当地震应力积蓄到一定程度,盆地周缘的活动构造带及一些微裂隙都是天然气上涌的通道,溢出地表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辐射增温效果明显。在震前,盆地出现大片区域的辐射增温异常可能与天然气外泄有关,这或许可以解释松原地区地震震中分布在异常区外边缘。
地震活动 热红外异常现象 应力积蓄 温室气体 辐射增温 松原地区
张志宏 李梦莹 钱蕊 黄明威 张丽
辽宁省地震局,沈阳 110034
国内会议
青海海东
中文
26-28
201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