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北地区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京西北地区(113.0°—116.5°E,39.0°—41.5°N)位于NE向山西地震带、NW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和近EW向燕山构造带的交汇地段,地质构造复杂,盆岭结构发育.本文收集整理了京西北地区2008年1月-2018年12月ML≥2.0地震的波形数据,利用初动与振幅比法最终计算得到373个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Zoback(1992)关于震源机制解的划分标准,将震源机制解划分为正断型(NF)、正走滑型(NS)、走滑型(SS)、逆走滑型(TS)、逆断型(TF)和过渡型(UD)6类。研究发现机制解以走滑型和正断型为主,表明绝大多数地震震源处的应力场以水平走滑和张性应力为主。
震源机制解 划分标准 构造应力场 京西北地区
武敏捷 郭祥云 武安绪 林向东 赵桂儒
北京市地震局,北京 100080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青海海东
中文
51-52
201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