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7年漾濞地震序列主震震源深度测定及微震检测

一次较大的浅源地震震后通常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地震及微震发生,而丰富的中小地震及微震记录和准确的震源参数(如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等)可以为研究该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确定主震发震断层、震源区地质构造特征等提供重要的地震学依据。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震源位置,一方面选取双差地震定位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速度模型不准确带来的定位误差;另一方面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计算两次地震(地震对)到相同台站的P, S波走时差数据以尽量消除由人工震相拾取产生的误差。考虑到MS5.0左右地震的震源破裂尺度有限,采用了CAP方法在3种不同速度模型下分别反演这两次地震的矩心深度,并基于sPn深度震相再次测定其震源深度,结果表明由于利用了台站方位覆盖更好的近震宽频带波形和sPn深度震相数据,最终得到的两次地震震源深度(5 km和6 km)更加可靠。为了获得更加完整的地震目录,采用可联合P, S波等多震相进行微震检测的Match& Locate方法的最新版程序,选取波形质量较好的229次地震作为模板事件,对MS5.1地震发生前7d至震后30 d内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微小地震的检测与定位。经过多次检验后将互相关系数的检测阑值设置为0.35,最终得到了1 625次微小地震事件的发震时刻、震源位置及震级大小,M&L检测得到的地震事件的数量是云南台网地震目录的近6倍,检测后完备震级从从1.0下降到从0.0左右,极大地增加了2017年漾漠地震序列中的微小地震数据。更加丰富的微小地震数据和准确的震源位置为漾濞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主震发震构造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 微震检测 漾濞地区

姜金钟 李姣 付虹 潘睿

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 云南大学,昆明 650091

国内会议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9学术交流会

青海海东

中文

56-57

201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