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渐近破坏模型的震前“静音期”数值分析与思考
在国内两次地震中某地震应变仪测量数据显示,地震发生前期约几个月的时间,有5天没有观测到压性脉冲及阶跃应变异常信号.而在这5天之外,压性脉冲及阶跃应变异常信号频繁.在岩石力学应力应变实验中,也有较多的文献表明,在应力峰值附近,灾变前也有一个时间段声发射信息较少.为叙述方便,将这个时间段称为“静音期”。本文借助连续非连续数值分析法开展了不同尺度、非均匀材料的数值模型试验,发现了岩石试验破坏过程中存在着静音期,静音期出现在应力峰值附近,静音期之后发生灾变。研究了材料的强度非均匀性与产生静音期的关系。捕捉到了弹性能释放应力转移诱发破裂事件,研究了近区应力转移与远区地应力加载破坏的区别。总之,静音期是地震预警研究的重要信息,地震监测、岩石力学试验和数值模拟都表明它是“灾变”前兆。初步分析了产生静音时段的产生机理,认为是地质体渐近破坏与地质体区域平均强度不均匀所致。加强监测与全尺度数值模拟及预测理论相结合有助于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地震监测 静音期 岩石力学试验 渐近破坏模型 连续非连续数值分析法
李世海 林钦栋 池顺良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前衍工程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国内会议
青海海东
中文
89-90
201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