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红河断裂带水热活动与构造活动分析

红河断裂带作为扬子地块与印支地块的边界在学界已取得普遍共识,在形成机制上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为深入分析红河断裂带上的水热活动强度和对地震活动的影响,我们利用硅-焓模型估算了断裂带上近40个地热温泉的热储温度。结果显示,热储温度高于200℃的高温地热系统主要分布于北段的洱源-弥渡一带和南段的红河至河日莲花滩一带。红河断裂带上的水热活动强度分布特征与基于UPS观测的负位错反演结果和地震地质学研究分析的潜在发震断层结果相符。红河断裂带北段(洱源至弥渡)水热活动强烈,闭锁程度较低,且小震活动也最为密集,能量容易得到释放;中南段(弥渡至元江)水热活动较弱,为闭锁程度最强的区段,小震活动稀少,能量累积得不到释放,未来发生高震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值得进一步关注;南段(红河至河日)水热活动最强,中上地壳内断层闭锁程度较弱,该段虽小震较少,但具有较大的滑动速率,能量不易累积,该段未来发生高震级地震的可能性低。

地震活动 水热活动 分布特征 发震断层 红河断裂带

王云 李其林 赵慈平

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

国内会议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9学术交流会

青海海东

中文

136-137

201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