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16S rRNA技术与代谢组学探究茵陈蒿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目的:联合16S rRNA技术与肝脏代谢组学探究茵陈蒿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并找寻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及通路的关联性. 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茵陈蒿汤进行治疗2周.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大鼠16S rRNA V4区的肠道菌群进行测序,结合肝脏代谢组学及Pearson系数法构建差异菌群、代谢产物及通路的互作体系. 结果:茵陈蒿汤可改善NAFLD模型大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及变形菌门多样性的失调,并对其中16种菌属具有显著性的回调作用.鉴定出13个与治疗相关的肝脏代谢产物,涉及到最强的3个代谢通路分别为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同时,发现具有强相关作用的肠道菌属与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互作关联性. 结论:茵陈蒿汤通过干预相关肠道菌群与肝脏组织的代谢物及通路对NAFLD起到治疗作用,16S rRNA技术与代谢组学的联合分析可应用于对此类疾病的病理机制进行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肝 茵陈蒿汤 实验药理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李自辉 张娜 王宇 庞牧 刘树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哈尔滨150040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济南

中文

1908-1913

201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