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文章旨在从”体表脏腑相关”的穴位敏化现象探讨腧穴的不同状态及其临床意义.通过梳理古今医家学者们对”体表脏腑相关”的认识以及其与腧穴敏化现象、腧穴状态、腧穴状态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腧穴起源于”体表脏腑相关”的部位敏化”手诊医学”模式;”腧穴脏腑相关”决定腧穴的不同状态”开”与”合”;腧穴的状态是动态可变的,会因内脏功能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其”开/合”状态,使其处于相对的”静息态”或”敏化态”,以发挥其功能的强反应或弱反应;腧穴从”沉默”状态变换至”觉醒”状态的动态过程即为腧穴敏化,腧穴敏化能够使腧穴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态特征等发生相应改变,并能增强其腧穴功能,产生”小刺激大效应”;腧穴敏化是机体实现自我稳态调节的基础和触发点;同时腧穴敏化也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穴位敏化现象是”体表脏腑相关”的外在体现,”体表脏腑相关”决定腧穴”开/合”的不同状态及其动态可变性,其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针灸疗法 腧穴 穴位敏化现象 临床疗效

叶国平 黄艳峰 朱定钰 张媛媛 张霖云 吴明霞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福州350003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福州35012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福州350003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济南

中文

2298-2301

201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