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颈椎阻滞椎X线表现及特征

目的:探讨颈椎阻滞椎的X线表现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颈椎阻滞椎X线资料,男性45例,女性80例,年龄2和75岁,平均年龄41.9岁,男女比例为1∶1.77.分析其阻滞椎的发生节数、融合部位、骨赘发生、颈椎前凸曲度以及上、下椎间隙等情况. 结果:本组病例中阻滞椎累及2个椎体100例,累及3个椎体5例,累及4个椎体17例,累及5个椎体3例.单节段阻滞椎以C2~3最多,共43例(43%);其次是C3~4共16例(16%).融合部位:椎体及附件的同时融合82例(65.6%),单纯椎体融合28例(22.4%).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36例(28.8%).椎体前/后缘骨赘110例(88%);上椎间隙狭窄7例(5.6%);下椎间隙狭窄15例(11.7%);棘突融合52例(41.6%);前纵韧带钙化19例(15.2%);项韧带钙化17例(13.6%);颅底凹陷症15例(12%). 结论:颈椎阻滞椎常表现为单节段的融合,椎体及附件的同时融合比单纯椎体融合多见.阻滞椎常伴有邻近节段的退行性改变及颅底凹陷.

颈椎阻滞椎 X线检查 影像学表现

李俊桦 王志宏 李义凯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515 南方医院放射科,广州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

国内会议

中国解剖学会第七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海口

中文

611-614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