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潘立酮对社会交往缺陷的改善作用及对脑皮层GSK3β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帕潘立酮(Paliperidone)对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社会交往缺陷的改善作用及对脑皮层GSK3β磷酸化的影响. 方法:应用地佐环平(dizocilpine,MK-801)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了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0.9%生理盐水)、MK-801组(模型组,给予0.5mg·kg-1·d-1MK-801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d)、MK-801+Paliperidone组(帕潘立酮治疗组,给予0.25mg·kg-1·d-1帕潘立酮+0.5mg·kg-1·d-1MK-801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d).应用刻板性旋转实验评价精神分裂症模型的建立,并应用Miceprofile软件分析各组小鼠在自由活动状态下的社会交往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WB)检测鼠额叶皮层脑组织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的表达变化. 结果:MK-801处理后明显增加实验小鼠的刻板性旋转动作,成功建立了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Miceprofile视频分析结果显示,模型鼠的交往接触次数和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帕潘立酮处理后,明显改善交往接触次数和时长(P<0.01).WB分析结果显示MK-801明显降低脑皮层GSK3β的磷酸化水平,而帕潘立酮处理后可升高GSK3β磷酸化水平. 结论:本项研究表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帕潘立酮可改善动物社会交往缺陷行为,可能与增加脑皮层的磷酸化GSK3β有关.
精神分裂症 社会交往缺陷 帕潘立酮 实验药理 糖原合成激酶3β 磷酸化水平
董晓光 扈燕来 胡涛 瞿宝明 崔贵祥 王兰东 李涛
青岛颐生健中西医结合骨伤医院脊柱外科,青岛266101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济南250012 济南神经康复医院,济南250100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济南250031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637-641,647
2019-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