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早期洋内弧的低δ18O 岩浆

与产于各种环境、广泛分布的高δ18O岩浆不同,地球上的低δ18O岩浆(锆石δ18O<5‰)是非常稀少的,并且通常形成于热点或裂谷带的环境中.在本次研究中,首次报道了西藏羌塘石炭纪弧存在低δ18O岩浆.羌塘石炭纪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和英安岩组成,含有少量的安山岩,并被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侵入.SIMS锆石U-Pb定年表明,它们几乎同时形成于350Ma,与弧南侧的蛇绿岩同期或稍晚。因此,同期的弧前蛇绿岩和火山岩构成了一个理想的洋内俯冲体系。SIMS锆石O同位素的分析表明,英安岩具有类似地慢的O同位素组成,而花岗岩具有宽广的O同位素组成并可低至2.74‰。全岩主微量、Sr-Nd同位素表明这些长英质岩石可能来源于玄武质或中性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并且O同位素有力地支持这一点。

低δ18O岩浆 洋内俯冲体系 熔融作用 洋内弧

但卫 王强 张修政 唐功建 王军 齐钥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合肥

中文

1-1

2017-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