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猕猴(福建亚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猕猴(福建亚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猕猴(福建亚种)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采用20个微卫星DNA(SSR)标记技术对猕猴(福建亚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经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用POPGENE1.32等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2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00个,观察等位基因数(Na)在5~16个之间,平均为10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4.0308~11.6148个之间,平均值6.8438个;期望杂合度(He)在0.7455~0.9305之间,平均值为0.8509;观察杂合度(Ho)在0.3214~0.7500之间,平均值0.4607;香隆信息指数(I)在1.3998~2.5963之间,平均值2.0166;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6862~0.9074之间,平均值0.8154;显示检测的20个微卫星DNA位点均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其中有17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 结论:本研究有效地分析了猕猴(福建亚种)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为今后建立猕猴(福建亚种)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动物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DNA标记
周建华 李志雄 杨燕燕 谢金东 俞春英 王训立
福建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福州 350122 福建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州 350011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226-232
2017-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