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居群新疆野苹果生理响应差异与抗寒性的关系

为给苹果抗寒砧木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分别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的新源县、巩留县、霍城县、托里县、额敏县等5个居群新疆野苹果林中采集果实,取其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然后分别种在营养袋中,待其自然生长3个月后,将生长良好的整株幼苗进行低温处理,取其叶片进行相关试验,测定和分析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新疆野苹果的相对电导率、25~0℃时的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25~-5℃时的MDA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25~0℃时的SOD活性、25~-5℃时的POD活性、25~0℃时的CAT活性和处理温度均呈负相关,而0~-10℃时的可溶性糖含量、-5~-10℃时的MDA含量、0~-10℃时的SOD活性、-5~-10℃时的POD活性、0~-10℃时的CAT活性与处理温度均呈正相关:不同居群新疆野苹果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变化过程中均产生了差异,不同居群新疆野苹果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托里县野苹果、额敏县野苹果、巩留县野苹果、霍城县野苹果、新源县野苹果.

新疆野苹果 层积处理 低温处理 生理指标 抗寒性

王泽华 秦伟

新疆农业大学林业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湖南农业杂志社,湖南长沙410005 新疆农业大学林业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国内会议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哈尔滨

中文

20-28

2017-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