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西南山地城镇空间格局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区域间交通可达性是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研究城镇可达性空间格局,克服空间距离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对实现城镇(乡镇)间各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组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引入复杂网络分析原理和方法,以乡镇间互通时间作为可达性的刻度指标,构建万州区各乡镇“点”单元空间组合和一小时互通“线”关系的语义模型,并在Ucinet6.0软件平台上,建立了万州区各乡镇可达性复杂网络模型.研究表明:1、万州区乡镇可达性空间格局与乡镇等级规摸、交通路网设施水平密切相关,但开不存在严格的共轭协同关东;2、万州区乡镇间可达性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并且受到复杂山水环境和乡镇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影响,形成可达性空间格局分布的“双核—多集聚区”组织模式;3、武陵镇和余家镇作为中心镇,与同边建制镇的交通可达性较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利于从中心镇(区域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乡镇纵深地发展推移.

山地城镇 空间格局 规划设计 交通可达性

张四朋 王亚风 齐童

重庆大学,重庆 400000

国内会议

2017(第十二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海口

中文

1-7

2017-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