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的社区参与现状评述
世界遗产保护观念经历了社区参与从无到有的过程.武夷山世界遗产地与社区的关系也从申遗时社区搬迁政策下的相互排斥转变至如今社区参与保护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和第一手资料收集整理,本研究梳理了武夷山遗产地的社区特征和社区参与的现状问题.武夷山世界遗产地有社区参与的基础,形成两种社区参与模式,但是社区参与意愿不高、参与深度不足、参与机制有待提高.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优化社区参与机制,积极探索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有助于对国家公园的整体保护。基于对武夷山现状的分析,首先,应积极探索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让社区居民在保护中受益,进而提高社区居民的保护意愿;其次,应应完善遗产地社区参与机制,包括社区共管机制、社区协商机制、社区培训机制等,让社区居民有渠道参与、有参与保障;第三,应加强对武夷山遗产地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当地社区对遗产保护的认识和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让社区参与从利己型往利他型转变,提升社区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容忽视。
国家公园体制 世界遗产 资源保护 社区参与
廖凌云 杨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
国内会议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2017江西萍乡年会
江西萍乡
中文
189-195
2017-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