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毛囊保存技术在自体毛发移植中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毛囊保存技术对离体毛囊活性的影响,并对自体毛发移植中的毛囊活性进行评估和比较. 方法:将毛囊放置于0℃~4℃生理盐水(A组)、0℃~4℃醋酸平衡盐(B组)、0℃~4℃DMEM培养基(C组)、胰岛素加氢化可的松加DMEM培养基(D组)、D组加10%白体血清(E组)、E组加表皮生长因子(F组)各缓冲液6h后,在培养箱中培养6d.测量毛囊生长长度(hair shaft elongation,HSE),HE染色观察毛囊生长状态及自体移植后20周时行梳发实验测定疗效. 结果:HSE结果表明,A、B、C组之问无最著差异,D、E、F组HSE明显高于A、B、C组;F组明显优于D、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毛囊的毛母质、外毛根鞘中凋亡细胞明显增多,F组中仅可见散在凋亡细胞,毛囊的生长状态最好.A+B+C组和D+E+F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0.0%和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Williams E液作为毛囊存放的缓冲液,有利于保持毛囊的活性.

自体毛发移植术 毛囊保存 毛囊活性

高东东 张雷 武斌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陕西 延安 716000

国内会议

中国解剖学会护理解剖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无锡

中文

256-258

2017-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