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数据视角下的广州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
为剖析广州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现状特征,基于全市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及时效圈数据,以45min可达范围为评价指标,对市域及重点片区公共交通可达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达性与公共交通设施密度关系.结果表明:(1)全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可划分为3个等级,从主城区往外逐渐降低,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和天河区可达性最好,南沙区、增城区和从化区可达性最低,总体呈现”一核多点”的空间格局;(2)超过80%的重点区域公共交通可达范围要高于全市平均值,侧面反映出广州市重点片区交通设施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但不同片区差异也较为明显,外围片区公共交通可达性仍有待提升;(3)公交线路对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影响是公交站点的1.7倍,地铁站点的有效影响范围约1200m.最后提出了广州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改善建议.
公共交通 可达性 开源数据 评价体系
张海林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7
2019-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