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数据下Bike+Ride接驳特性挖掘与站点可达性研究
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交通问题,我国制定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成为主要通勤方式,然而轨道交通的低可达性使得一部分通勤乘客没有直达的轨道交通接驳线路,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兴出行方式,为解决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新思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综合利用Python、SQL数据库和ArcGIS等工具综合南京市轨道交通AFC数据、共享单车运营数据、高德地图POI数据,深入挖掘共享单车+轨道交通(Bike+Ride,简称B+R)接驳特性.对站点进行分类以探索共享单车接驳客流和轨道总体客流的关系,总结分类站点共享单车的通勤特性;从整体布局,把握南京市轨道交通进出客流与共享单车接驳客流的时空动态信息.实现站点可达性与土地利用、站点属性等的精细化分析,并利用项目研究所得模型,提出典型站点可达性范围内共享单车投放量和停放位置的设计方案,促进共享单车停放规范化,并对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开发和时空资源配置提出指导性建议和可行性方案.
轨道交通 共享单车 接驳特性 数据挖掘 站点可达性
吴运腾 杨敏 陈子怡 白舒安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江苏省公安厅交通巡逻警察总队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5
2019-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